现实生活中,如果是真诚是与人交往的基础,那么自在便是本根,“相处自在”不是随随便便,而是用真心换取真心,两颗真心相处融洽。
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,真正的良师挚友并不需要时刻联系,却仍然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,给与你强大的支持。
真正的朋友,贵精不贵多,与其耗费时间精力去做无用的社交,不如学会断舍离,经营好自己小而精的朋友圈。
三国时期的蜀国,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。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,性格孤僻,讷于言语,蒋琬与他说话,他也是只应不答。
有人看不惯,在蒋琬面前嘀咕说:“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,太不象话了!”
蒋琬坦然一笑,说:“人嘛,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。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,不是他的本性;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,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。所以,他只好不做声了。其实,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。”
人与人之间,想要长久的交往下去,最重要的就是包容彼此的个性,给彼此一个交友自在的空间。
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?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?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?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。
我们从《黄帝内经》说起,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,充分考虑了天、地、人之间的关系,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,将天时气候、地域环境、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,形成了“三因制宜”的养生观。
一、因时制宜
《黄帝内经》十分重视时间节律,认为医者必须通晓天文历法,并将其作为从医的门槛,故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《灵枢·官针》都说:“不知年之所加,气之盛衰,虚实之所起,不可以为工矣。”
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更说“虽有大风苛毒,弗之能害,此因时之序也。”明确指出了人之所以能避外邪之犯,是顺应了时间规律养生的缘故。
《黄帝内经》顺时养生要做到以下三点。
1
顺年节律养生
周年节律指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周期的节律变化。一年之中可分四时,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云:“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。”
认为四时阴阳变化是万物生命之本,人要想保持身体健康,必须顺应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规律。
因此该篇提出了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“因时养生”法则,强调要顺自然四时物候之变化而采取“春养生、夏养长、秋养收、冬养藏”的养生方法,对养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此外,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《灵枢·五音五味》等篇还提出五脏应五季,五季食物各有所宜的观点,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。
除一周年之内的节律外,还有五运六气的超年节律变化,运气学说认为,自然气象存在着5年、6年、10年、12年、60年等周期。
由于每一年岁运不同,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各不相同,人之患病情况不同,治未病所需之药食亦不相同,因此要“司岁备物”方可“无遗主”。
2
顺月节律养生
周月节律指以1个恒星月或朔望月为周期的节律变化,其产生的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周期公转。地球上,海水受日月引力而有潮汐,人体气血受其影响而有盛衰变化。
《灵枢·岁露论》指出“月满则海水西盛,人血气积,肌肉充,皮肤致;……月郭空,则海水东盛,人气虚,其卫气去,形独居。”
《素问·八正神明论》亦有类似的论述,并指出“月生无泻,月满无补,月郭空无治,是谓得时而调之。”
又说“月生而泻,是谓脏虚;月满而补,血气扬溢,络有留血,命曰重实;月郭空而治,是谓乱经。阴阳相错,真邪不别,沉以留止,外虚内乱,淫邪乃起。”
既说明了人体气血盛衰存在月节律变化,还指出了违反月节律而治的不良后果。
因此,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养生防病,都应当要注意“因月而调”,避免灾祸内生。
3
顺日节律养生
一日分为四时,则朝为春,日中为夏,日入为秋,夜半为冬。”因此,一日之中的养生亦当同年节律,朝养生,日中养长,日入养收,夜半养肾。
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云:“平旦人气生,日中而阳气隆,日西而阳气已虚,气门乃闭,是故暮而收拒,无扰筋骨,无见雾露”。
将一日分为平旦、日中、日入三时而论,指出人的阳气平旦初生、日中阳气隆盛,日西阳气内收,因此在日西入夜之后,要减少劳作及户外活动,若违背此原则,则会形体困顿。
二、因地制宜
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,包括生活习惯、饮食特点等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指出“东方生风”“南方生火”“中央生湿”“北方生寒”“西方生燥”,指出五方的气候各不相同。
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》进一步指出五方地理环境、气候因素的不同,导致人的生活习惯、饮食特点的差异。
实质上,特定的生存环境造就特定的生活习惯,造就了特定的人群。人类最原始的养生理念来源于生存过程中本能的趋利避害。
如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》中的北方人“乳食”,其原因在于自然之中阳气不足而阴气有余,导致“风寒冰冽”,而北方又是“天地所闭藏之域”,作物产出相对较少,故乳食以充饥而御寒;又说“脏寒生满病”,其本义在于提示居于北方,应以避寒而就温为养生第一要务。
西方人由于“多风,水土刚强”,故“不衣而褐荐”,多以致密不透风之皮毛为衣以御风寒。就此而言,不同地域之人饮食习惯、生活起居要根据处生活的环境进行适当调整,必须做到“节饮食”“适寒暑”,方能“安居处”而“长生久视”。
体质理论源于《黄帝内经》《灵枢·寿夭刚柔》说:“人之生也,有刚有柔,有弱有强,有短有长,有阴有阳。”
说明体质源于先天,人在出生之时已初步具备了体质特性。
《黄帝内经》对体质的论述多种多样,如《灵枢·逆顺肥瘦》云:“年质壮大,血气充盈,肤革坚固……此肥人也。……瘦人者,皮薄色少,肉廉廉然,薄唇轻言,其血清气滑,易脱于气,易损于血。……壮士真骨,坚肉缓节监监然。……婴儿者,其肉脆,血少气弱。”
论述了肥人、瘦人、壮人、婴儿内在气血盛衰、皮肉坚脆情况各不相同。而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则以五行分类,论述木形、火形、土形、金形、水形之人,又以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间对五行之人进一步分类论述,共计25种体质,指出各形人体格大小强弱、性格特点各不相同。
《灵枢·通天》则以阴阳五态分类,论述了太阴之人、少阴之人、太阳之人、阴阳平和之人等五种体质。
此外还有从人格来对体质进行分类的,如《灵枢·论勇》的勇者、怯者,以及《素问·血气形质》的形志苦乐分类。体质不同,其内在脏腑气血之盛衰亦不相同,故养生必须以体质为依据,不同的体质选用不同的养生方法。
2
辨年龄养生
出生之后,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体的结构、机能、代谢也随之而变化,从而形成体质的差异。
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说“老壮不同气”,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则说:“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,起居衰矣。年五十,体重,耳目不聪明矣。年六十,阴痿,气大衰,九窍不利,下虚上实,涕泣俱出矣。”
指出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时,其脏腑气血盛衰存在差异,少儿至青少年时,人体气血渐充、脏腑功能逐渐强盛,在中年盛壮之后就逐步走向衰老;
在五脏六腑平定强盛之后,脏腑功能从肝开始按照相生次序逐渐衰退,至五脏皆虚、形神相离之时走向生命终点,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之变化受气血之盛衰、脏腑功能之强弱的影响。
由于年龄不同,体内气血盛衰情况不同,故养生法则必须因年龄而定。
3
别男女养生
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云:“阴阳者,血气之男女也。”指出男女存在生理差异,男子为阳,以气为用;女子属阴,以血为本。故男子之养生重在养气,而女子养生重在和血。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“女子七岁肾气盛,齿更发长……五七阳明脉衰,面始焦,发始堕……丈夫八岁肾气实,发长齿更……五八肾气衰,发堕齿槁……”
以女七、男八为阶段详细论述了男女生、长、壮、老、已的规律。男子五八衰老始于肾,女子五七衰老始于阳明。除了说明人的生理状态随年龄而变以外,还与性别密切相关。
《灵枢·五音五味》对女性的体质特点概括为“有余于气,不足于血。”即认为女子受经产的影响而处于气有余而血不足的状态。
综上所述,女子的养生应当以血为根本,要重视阳明的调护;男子养生应以精为根本,要重视肾气的保护。
三因制宜作为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之一,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分,它要求在养生防病的过程中,必须将人所处的时空环境特异性结合在一起综合进行考虑,知常达变,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。
不在小事上拘泥,学会释然古人云,拿得起,放下,看得开,是人生一大幸事。看事自由的人,万事皆自由,看事不自由的人,万事皆如鲠在喉。
只有把事情看得通透,看得自由,心中的郁结才能解开,生活才能开花结果。如果因为一点小事就心生怨怼,生活自然乌烟瘴气,因为种恶因,只能结苦果。
之前微博上有一条热搜:有一位泼水女乘客被提起诉讼。
事情很简单:在开往海口的高铁上,前座的李女士在调整座椅时,不小心碰倒了后座杨女士的水杯,李女士道歉后,杨女士还是不依不饶,并走到开水机旁接了一杯开水,两次倒向李女士,造成她二级烧伤,而杨女士因为涉嫌故意伤害罪,被提起公诉。
这来是一件只要说声“对不起”、“没关系”就能解决的事情,却因为一人的斤斤计较,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。
退一步海空天空,让三分风轻云淡。世上的事,再大,过去了就是小事;难忘的人,再刻骨铭心,忘记了,就是故事。
这个世上没有过去不去的事,也没有忘不了的人,你要学会用洒脱自由的心态去看待人事。
心若自在,随处皆是净土、良辰美景生活中常常能听到这样的抱怨声:我出生不好,所有才没有获得成功;我长相不好,所以才没有嫁一个好人;我能力不好,所以才没有找到好的工作;……
我们听多了这样的抱怨,有时候甚至也会产生自我怀疑,我们以为真的是这些东西阻碍了自身的发展,但其实并没有。
真正阻碍我们前行的,是内心。
孔子曾在论语一书中这样描述颜回: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。回也不改其乐。”
颜回住在陋巷,却依然能过得依然自在,学该学的技能,做想做的学问。
恶劣的环境并没有阻止这位圣贤的进步,反而让他乐在其中。
英雄不问出处,人也不必为出身卑微而苦恼;莲花出淤泥而不染,人在恶劣的环境中也依然可以选择奋斗。
心若向上,处处都有阳光。心若晦暗,时时都是黑夜。做一个内心自由的人,不拘泥于出身,不拘泥于长相,更不拘泥于环境,学会内心练达,然后好好努力生活。
人生短暂,要以豁然的心态处世,才能欣赏到更多精彩的风景,减少遗憾。人生这一趟,来得不容易,去得也匆忙,记得一句忠告:三观自由,不庸人自扰。
文章精选?曾国藩:心至宽,人生方能海阔天空!
?有福之人的十种心态!
?宁可无言,也别话多。
?路走不通,绕着走;事想不通,换角度!
?老人言:说话不说尽,做事不做绝;没事不惹事,有事不怕事!
?对待父母的态度,是你最真实的人品!
?世上所有的福气,都是你积攒的善良和努力!
?《易经》:这两件事不能等,否则后悔一辈子!
?真正的智者:先做好自己,不苛求他人!
学习国学经典
品鉴传统文化精髓
细读哲学人生
用经典的国学力量
来感悟人生的智慧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buguzhia.com/bgzgj/1176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