场镇上的苍蝇馆子。
敖万路入万年场处,有一牌坊,上有“万年古镇”匾额。万年之名,源于元末明初新建场开场时,听一老婆婆说,“这个场我要天天赶,月月赶,年年赶,赶一万年”之语时,众首事感其吉语,遂把新场命名为万年场。后毁于水。同治三年在今址建新场,在严家河跳蹬子处掘出一石匾,上有“古万年场”四字,新场沿万年场名。
年9月2日,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彭州市撤销万年乡设置葛仙山镇的批复:“撤销万年乡,新建葛仙山镇,镇人民政府驻地万年场。”
万年古镇,您古在哪里?
一、古在历史悠久
东汉顺帝(-)时,张陵鹤鸣山创道教,设二十四治,葛仙山居第五,名葛璝治,至今近年。名山之下,必有居民聚居区,应该是古万年的雏形。这在后面有详细论述。
唐时,九陇曾设两镇,一名堋口,一名木头。光绪《彭县志》称,疑今万年场。
元末明初,今万年一带瘟疫流行。据曾任解放初万年乡副乡长陈文禄称,陈氏祖先于明洪武间填蜀,其族谱载“移民至此,床上白骨尚存。”官桑周氏祖先号时雨者,于明洪武年间奉旨填蜀,入古天彭,插芦为界,因界内有古桑林,遂名官桑。周氏族谱今存于其后代。
那么,古万年场建于何代呢?有资料称:“驻地原名华严场,建于清嘉庆年间,旧址在今花园沟,后毁于洪水。清同治三年(公元年)迁今址建场,并于严家河上架石桥一座,连接两岸街道。为祈求桥场永固,故名万年场。”(见年1月彭州市民政局编印的《四川省彭州市行政区划标准名称手册》第48页“万年乡概述”),也没有回答古万年场建于何代,到有考证不周的瑕疵:一、华严场并未“毁于洪水”,而是冷落而废。解放初尚存精巧十字小街;二,“为祈求桥场永固,故名万年场”,太牵强。对原菜市坝寨子门嵌的“古万年场”石匾又作何解释?
为何建于清同三年的场称“古万年场”?这个陈旧的石匾来至何处?据老人们回忆,修同治三年新场时,在严家河跳磴子处掘出一石匾,上有“古万年场”四字,遂把此匾嵌于万善桥侧的菜市坝寨子门上。
这块“古万年场”石匾,为何被埋在严家河中?表明沿严家河一带曾有一古场街道,它建于何代呢?据口碑材料,古万年场建于元末明初,移民来后,沿严家河北岸建场,上对古老碾,下至太平桥,长里余。开场时,取一老婆婆要“赶一万年”之语,遂名万年场,后毁于水。有两件出土物可证。一是前面提到的石匾;二是蒲沟村二组村民刘云述在刘守旭房侧水沟取土筑砖时,挖出原场址青砖砌的排水洞。可新建之场为何称“古万年场”?显然不合例规,表明,在元末明初建场前,有“古万年场”存在。
在《葛仙翁题写匾名的故事》(见《葛仙山的传说》页)中作了回答。
远在东汉末、三国初,葛仙山成为张陵创道教设二十四治中的第五治——葛璝治后,山上香火旺盛,山上道观接纳不了那么多朝山居士。在葛仙老祖授意下,在现今的万年场地址上,修了一条东西走向的街,被两条河包围,意在体现“山管人丁水管财”的古训。
街修好了,没有场名,万年场这个名字,就是葛仙老祖取的,匾也是葛仙老祖写的。所以,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,万年场这个场名永远变不了。
二、古在布局合理
清同治三年所修万年场,共四段:上场、中街、下场和新街。下场,被严家河所隔,新街在鸭子河以东,为使全场连成整体,在严家河上修石拱桥名万年桥,在鸭子河修木结构万善桥,均为风雨廊桥建筑。
难道古人建场不怕蹈被洪水冲的覆辙?一,“山管人丁水管财”,人们生产、生活离不开水;二,抱着善良愿望,古人在严家河边、烟市坝侧建两座石字库,象征篙杆把船插住。
聪明古人,在小小的街道上修了四座庙宇:三教堂、火神庙(亦称五省宫)、奎星楼,均建在上场,观音庙在新街上,还在三教堂侧的严家河畔立了石刻阿弥陀佛像。数三教堂占地面积宽,庙的正对面修的搬鳌压脊的戏台。解放前即在此办了官学。一、二、三、四年级在庙产空坝处建了两顺四间教室。笔者读书时,五、六年级教室内尚存菩萨。唱清明戏,白天在鸭子河滩,用烟杆搭的戏台演。戏台两侧用烟杆、晒簟搭、拦的座位,购票才能入内。戏台中间有空地,供不出钱者站着看,叫挤堂子。演封神榜戏,演员表演“滚堂子”,便是从中间看戏者人头上跑过。晚上,则在三教堂内的戏台上演戏,有关栏,便于码头上卖票。
一个场分,贸易往来十分重要,米、猪市上、下场各转一次,万年桥主要买卖草鞋、鸡、鸭、鹅、兔、鸡蛋。烟市坝在万年桥侧为三教九流会聚地,测字算命、卖打药、压花鸡笼(一种赌博方式),拼砂糖娃娃、转糖儿、推牌九等。万善桥上,山丘人家卖四时水果。下平桥系原鸭子河上所架石板桥,癸亥涨大水冲后,才在下首五十米处修万善桥。下平桥残桥处,是柴市、木头、豆杄子市。万善桥左侧是菜市坝寨子门,进门是菜市。卖肉人家多为自宰自卖,案桌就设在自家门口。
笔者祖先仁龙仁虎公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奉旨填川离楚,至成都府天彭县北关外东乡新香里,地名老吴店,半边堰、花碑店今万年场落业。“嗣后兴场,余等又在此处新修街房数十间,费银壹千余金。”(见《万年李氏碑记》)。笔者了解李氏祖先街房在中街至菜市坝,街宽3.6米,两边街沿各2.4米,为摆摊子用,街边有水沟。上场街房是双层建筑式,横梁上铺木板,既可搁物件,亦可作床铺,留有较宽街沿可摆摊。下场街道为青石板铺路,两边街房同上场街房。所有街房均是砖木结构盖小青瓦。砖是泥田牛拉磙子磙压的土砖,每隔一段街房便有封火墙,既是装饰又可隔火,又称风火墙。每段街两头都建有寨子门,为防盗用。
三、古在地理位置特殊
万年场以鸭子河为界,以南是广袤平原,以北是丘陵低山区连结巍巍龙门山,是平原过渡到丘陵山区的连结处。过去,外地人赶万年场,走拢极乐庵、花碑店,还没见场在哪里?原来四方的高地把小小的万年场遮挡。
正是这样的特殊地理位置,万年场交通闭塞,除了一条弯弯曲曲“天晴一把刀、下雨一包糟”的泥巴路能过鸡公车连结敖家场外,赶红岩子、楠木场、石洞埝全是曲蟮子形状的田坎小路,赶河坝场更得翻山越岭。儿时,与母亲回万年场老家,在北门城墙边写鸡公车,只能通敖家场,都不走万年场!俩娘母在敖家场下了鸡公车,母亲或背或哄,我们走泰山石、曾家寺、左家碾、三道平梁、苏家大院子、黄天坝、鬼抬桥、花桥、老吴(虎)店、曾家瓦窑、东岳庙、癞疤桥、极乐庵、花碑店等小地名,才拢万年场,再过万善桥、夏家碾、板板桥,才能到背靠虾笆沟面对严家河的老家。
就连朝葛仙山,也是曲曲弯弯的羊肠小道。出万年场下场,进入蒲家沟,便沿溪沟边尺多宽的小道而行。过蒲仙观(葛仙山脚庙,俗称观音庙),经过张家沟、花园沟辖地,便进入“三弯九倒拐”林木葱笼的石级林荫道。
封塞的地理环境孕育着——
四、古在蕴藏着人文历史
境内葛仙山,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。东汉顺帝时,张陵创道教设二十四治,葛璝治(葛仙山)居第五,是中国道教名山,至今在海内外信徒中声誉甚广。
葛仙山是“世界级地质科学遗产”(韩同林等六专家语),是飞来峰(冰川漂砾)的龙头带,是持飞来峰说、冰川漂砾说地质专家研究的重点地。在葛仙山北寨门附近,二叠纪形成的飞来峰(冰川漂砾)与侏罗纪、第四纪地层接触带明显,是阿尔卑斯“看不到的”(饶荣标教授语)。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成立,葛仙山是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。
建于宋代的云居院塔,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云居院则建于唐代,亦名光华寺,协助玄奘翻译经书的道因和尚后往光华寺,圆寂葬于光华寺附近。
三国时期,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境内屯军植桑,《华阳国志》便有广汉益州刺史罗尚追李特至繁县之官桑,李特战死之说。元末明初,有周时雨之人,奉旨填蜀,入古天彭,插芦为界,因界内有古桑林,遂名所占之地为官桑。周氏后人忌官桑与“关丧”谐音,改为官仓,含金银谷米盈仓意。官仓境内有小地名曰牌坊沟,曾有木质牌坊,上有繁县正堂印记匾额。后木质牌坊毁,乡人将匾修一小屋供在其中。周氏后人学鑫者曾在万年乡人民政府供职,在地名补查的年4月7日绘牌坊沟示意图可证。
夏蛮王出生在今蒲沟村之夏家梁子,其后人现居住乐江村四组。夏蛮王是个传奇式的草莽英雄,因力大无穷而让官府惧怕。笔者少年时所守之夏家碾,两根马桑大抬梁,都说是夏蛮王一人从葛仙山扛下来的。于是,留下了夏蛮王的脍炙人口的传说。
古熙林境内,摩岩造字为彭州一绝:有清四川按察黄云鹄题“古之人”、“天理良心”、“佛”和新繁龙藏寺诗僧雪堂含澈题“入山不入深,辜负入山心。看山不看险,辜负看山眼。我游海会堂,庶几心眼光。举足白云上,侧身红日旁。回观过来路,天地留青苍。”千年白果树为川西坝子最古老的银杏。熙·玉的传说凄婉动人。
五、古在历代文人墨客对她的歌颂
唐王勃于咸亨二年春游葛仙山,著《山中》诗:
长江悲已滞,万里念将归。
况属高风晚,山山黄叶飞。
再在山上上清观著《观内怀仙》:
玉架残书隐,金坛旧迹迷。
牵花寻紫涧,步叶下清溪。
琼浆犹类乳,石髓尚为泥。
自能成羽翼,何必仰云梯。
唐白居易于宪宗元和十年,入彭登大曲尺云居寺,著《游云居寺赠穆三十六地主》诗:
乱峰深处云居路,共踏花行独惜春。
胜地本来无定主,大都山属爱山人。
清李调元在《纪天彭诗》中,是这样描述葛仙山:
八十一洞若鱼贯,二十四峰相蝉连。
至今葛璝丁东水,疑是韦皋富贵泉。
清黄云鹄咏葛仙山诗多首,今选其一:
频年拟上葛仙山,袱被中途辄复还。
何幸登临腰脚健,云开日朗到天关。
清龙藏寺诗僧雪堂与黄云鹄同游葛仙山,留下——
秋高重访葛仙翁,乘兴寻幽到五龙。
三峡三峨同峻秀,一岩一洞多玲珑。
清李伯臣游朝天洞,留诗壁上:
朝天洞内几重门,地结天生妙象存。
谁能识得真造化,樊笼打破见无根。
清道光二十七年县知事陈介藩游葛仙山,著有《葛仙山记游步韵》:
人间三十六洞天,万古灵秀钟岩泉。平生果得览云胜,何在不足供流连。
况闻此山窈窕容如少,一拂春光尤其妙;扶筇直上二十四峰巅,澹治迎人定含笑。
峨峰插云万仞余,一掬眉痕画不如。几年袛作卧游客,登临有愿终成虚。
羡君乘兴入山岭,探寻一一搜奇景。身在仙骨斯有缘,云海光中浴清影。
荡开眼界心神安,腑仰天地皆巨观。高吟上遏行云住,收拾烟霞化笔端。
我知名山自昔称岷蜀,来此偏教尘绊脚。安得呼吸清气独立苍茫间,一洗胸中万斛之尘俗。
山灵一笑为我留,有志还能继续游。人间固贵适意耳,浮名安事纷营求。
何时与餐九峰雪,烦襟涤净吸清绝。洞中戏拍红岩肩,齐向仙翁叩真诀。
沈兰林清同治六年十二月任彭县知事,九月二日卸事;十年十月回任,十年六月卸事;著《登葛仙山》:
山顶劈开分五峰,天生一朵青芙蓉。四面壁立数万仞,只有一线羊肠通。
中央建立葛仙庙,入门瞻拜葛仙踪。此间疑与帝座近,其上更有山千重。
二十四峰望不及,八十一洞行难穷。道人与我谈近事,御灾捍卫夸神功。
万人避难泉不涸,群贼欲进云常树。诸山皆扰此独免,默为呵护烦仙翁。
年年重三香火盛,远近杂逻朝灵官。深宵神灯观岩下,青荧万点飞虚空。
我初惟疑继乃信,询之野老皆言同。探奇小憩绝尘俗,登山舒啸开心胸。
冈峦纠结隐日月,山林丛杂闻惊风。安得长篇写奇杰,俯视下界如鸿濛。
遥想唐时韦节度,与仙有缘入梦中。许以富贵言果应,至今祈祷人犹崇。
此山终古遂姓葛,有仙则灵似华嵩。叹我尘事如猬集,暂游归去殊匆匆。
行到平原一回顾,夕阳犹在峰尖红。
刘芳(事迹不祥)游葛峰归赋长歌:
乱冈横亘一峰突,突起一峰撑井络。丹岩叠嶂何盘盘,绝顶中有神仙窟。
北近天台花语香,西眺天彭烟苍苍。南天门外纷四顾,溪田万顷青白黄。
八十一洞知者少,二十四峰青未了。三弯九曲如旋螺,安排想见天公巧。
南北东西五斗排,阊阖天门跌荡开。梦香我禁持心咒,摩利走天默默来。
陡然飒飒罡风紧,须飘帽落衣裳冷。深恐浮生体态轻,将身吹到蓥华顶。
崦嵫景逼又斜日熏,附葛攀箩不惮勤。七十老翁不自爱,来向峰头搴白云。
山高不及九峰半,有仙则灵人竞羡。佳节年年三月三,香火因缘夜达旦。
峰回路转灵郁翁,偕行且喜惠连共。洞天深处谈丹经,从今不作红尘梦。
噫吁戏
而今世事棋局换,冈峦尽把城堞变。茫茫天意竟如何,欲向云中群兮君不见。
(注:阊阖,神话中传说的天门、宫门;日熏,日落的余光;崦嵫:古代指太阳落山的地方。)
清刘文斋秋夜在葛峰书院爱月迟眠诗:
明日照前身,今宵款樽酒。永夜领清光,此乐昔人有。
有月花正开,月明影更好。我亦爱清光,用是为倾倒。
顾影岂无言,且招花作伴。问花花不言,对月空三叹。
丹桂植广寒,高极不可攀。嫦娥如见许,折赠一枝还。
(刘文斋,万年蒲沟村人,清末曾设馆葛仙书院于山上北寨门内,其讲学精湛,业徒颇多)
民国刘筱波曾著《葛仙山墨痕小纂》,邀河南光山胥道枢作序于下:
彭县东北五十里万年乡,胜利一隅,平畴百顷,分其星野,嶂以云峦,而葛仙陵壑尤美。蜀山万点,秀出莲花;彭阙双扉,芬流芝草。怪石,龙蟠虎踞,清泉,蛇走鱼飞。嵯峨二十四峰,雷首月牙之妙;深窈八十一洞,盐堆乳盖之奇。外远嚣尘,中多古刹。坐山试剑,诛妖播为异闻;滴水鸣琴,飘韵接于梵响。嵩岳金壶玉柱,望之诚为神仙居;罗浮琼宇璇房,较之犹有烟水气。邑志谓:五峰以高胜,天彭以整胜,丹景以清,葛山以幽胜,不胜然欤!
刘君筱波,家近名山,学根慧业。夙龄爱壑,沈休文用鬯(鬯:倡,古代祭祀用的一种酒)襟怀;沓嶂鸣革卑(革卑:柄。刀鞘),邱希范自成岫本。复薪传之上溯,辨香独出师门。更藻翰之旁搜,锦段不遗时彦。复取其先辈刘文斋所撰葛仙山游历日记,及重修南天门层楼耳厢序,并己所作著,都为一编,题曰葛仙山墨痕小纂,梓以行世,属弁简端。予小住此邦,恒羁以事,摩挲按藉,曾披李子之园,登览愆期,未著谢家之屐。昔庄蒙叟形容姑谢,纯属寓言;孙兴公寤想天台,便成游赋。不必其履接耳,亦可以意为之。拓开了万古心胸,纳须弥于芥子。勘破诸色相,生圣解于桃花。爰为著粪佛头,祗愧斫轮老手,诗卷长留天地,宁冀杜工部期许之高。山陵不变古今,聊作宗少文卧游之助。
附:刘筱波《葛仙山墨痕小纂补介》:彭县葛仙山,为西蜀名山之一,文人墨客,来游者众,见此佳山秀水,多题诗于壁以助兴。历年搜集较多,附以时贤记序及古近体诗词,汇抄成册,并经中州光山胥道枢性荃先生序弁简端,未付印而遽遭“四害”之变,竟使只字无存。近日我乡文化站成立,嘱再搜集整理。增辉陵壑,忝在桑梓,义不容辞,仅将记忆所及,录而出之,间附拙作,虽不过什一,然藉以补介名山胜跡,聊作导游之一助。
刘筱波,万年乡极乐村三社人,其诗作颇多。
六、古在是葛仙山近邻
万年场民风淳朴敦厚,从外来人兴家立业上可以看出。笔者祖先仁龙仁虎两兄弟于康熙年间奉旨离楚填川,经当地土著帮助和自身努力,在同治年间便成为当地的大族,与刘、阳等大姓一起兴建万年场,费银1仟余金,建街房数十间(见李氏碑刻)。
好善乐施。热天施茶水,在路边置一瓦缸,烧开水泡苦丁茶于内,木盖为两半,一半固定不动,上搁用竹制有柄的水舀,供行人口渴舀水饮用。另一半木盖是活动的,可取可盖。
敬惜字纸。但凡写过字的纸张不能乱丢。大人教娃娃要敬惜字纸,乱掉乱舞,要瞎眼睛。万年场街上有两座石建塔形字库,专为敬惜字纸焚烧用。更有善者,身背背篼,手持竹夹,见有字纸便夹起置于背篼内。
指路碑。举凡十字路、三岔路,均可见路旁有石碑,或大或小,或高或矮,刻的字或好或孬,但显示上下走或左右走至××好多里,给行人以方便。
修桥补路,做观音会求福禳解,均有首事出面集资,事后张榜公示。修万善桥,桥成,梁上悬挂匾多道,上刻×××捐银若干等。万年桥癸亥年涨大水冲毁,新桥在原址建成,立一碑于桥头,由刘筱波撰文,周宗儒书写,上有若干捐款人姓名。
打发叫化者。凡门上有讨饭人,哪怕是家庭困难,也要给乞讨者一碗饭。万善桥桥庐下是干河坝,常年有叫化者围栏遮掩居住,无人干涉。
三月三朝葛仙山,万年场街上张灯结彩,在寨子门楼上搭吹台,满街彩旗飘飘,鼓乐声声,香烟袅袅,一派欢乐庄严景象,给朝山人一个好印象。
古万年场受葛仙翁庇护,故爱葛仙翁,衍生好多动人故事,笔者搜集理事出以下传奇故事:
《万年场字库的来历》《灵山秀水万年场》《鸡儿桥名称的由来》《虾笆沟传奇》《葛仙翁题万年场匾名的故事》《寻找古万年场》《牛尾堰和虎形山的传说》《狮虎护卫万年场》《三步两洞桥 土地坐水牢》《“赶一万年的婆婆”,你在哪里?》《葛仙翁助建同治三年万年场》《鸭子河名称的来历》《万年桥·万善桥名称的出处》《蒲仙观为啥又叫观音庙》(一)《蒲仙观为啥又叫观音庙》(二)。
七、恢复古镇面貌从哪里着手
(一)街道
上场、菜市坝、中街、下场基本保持清同治三年建场格局,应保护好。“5.12”大地震后,居民修了些住房,留有空间大,建议政府不再批以上四段古街建房,保持现状。待有条件后,再逐步恢复为古街,做到新建如旧。
(二)两座廊桥
按原貌复建。
(三)两座字库
一在严家河侧原址复建,二在鸭子河侧选址重建。
八、我们能守护乡愁吗?
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写了一首《乡愁》,被选入大陆初中语文课本。他说,“乡愁是包括历史和文化在内的对整个中国的眷恋”。
我们既然立了“万年古镇”的牌坊,就要做与之相适应的工作,以回答外来旅游者探寻的目光,“万年古镇,您古在哪里?”
九、“十四五”发展蓝图
《“一心二轴三区”—葛仙山镇全力打造运动医养小镇》,对“十三五”发展治理,葛仙山镇日新月异的变化是蓬勃向上的成长;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又绘出了特色小镇葛仙山五年后的发展蓝图:
一心:实施场镇有机更新工程,将万年场打造为镇域综合配套服务中心。
二轴:依托花源路、丘区主干环线,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发展带,打造山丘坝联动乡村旅游发展轴;以鸭子河绿道、惠安大道至万红路建设为契机,建设生态文旅发展带,打造鸭子河生态文旅发展轴。
三区:在熙玉、云居、花园村区域突出特色医养民宿打造山村旅游区;在官仓、万年社区打造社区治理示范区;在华顺、群柏、井泉、张泉、普红、楠杨、楠木社区发展高标准农田,打造平坝现代农业示范区。
注:1、万年社区,包括原万年场镇、蒲沟村、乐江村、袁江村。
-关于我们-
行脚成都所刊发文章,署名者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有署名者,系行脚成都编创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欢迎转发到朋友圈,转载请联系后台。
天府文化成都记忆
赐稿邮箱
qq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