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补骨脂 > 补骨脂炮制 > 正文 > 正文

焦树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尪痹的体会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1/8/1 9:52:44

导读:类风湿性关节炎(RA)在我国的患病率在0.28%—0.41%,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以关节疼痛肿胀、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焦树德教授总结自己临床经验,创立补肾祛寒治尪汤,摘录于此,希望能对同道有所帮助。

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

作者:焦树德

尪痹既属于痹症范围,故其辨治大法也不脱离痹症的辨治大法,但要密切结合尪痹病因病机与证候的特点去进行辨证论治,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。

(一)辨证

病程:尪痹一般都具有较长的病程,有的1-3年,有的可达10年左右。

症状:尪痹除有关节疼痛、肿胀、沉重及游走窜痛等痹症所共有的症状外,还具有以下特点:(1)疼痛:感觉疼痛发自骨内,其痛连筋彻骨,痛处喜暖,因邪已深入阴分,故疼痛多是昼轻夜重,古籍中有“夜间痛如虎咬”的描述。不但大关节疼痛,而且常于指趾腕踝等小关节出现对称性疼痛,或兼有游走性。也有的喜将患肢放到被窝之外,觉得痛可略减,但又不敢放的时间太长,时间若长,则痛更加重,这说明尪痹虽然可出现一些标热之象,但虚寒乃其本。(2)关节变形:尪痹最大特点是关节、肢体或脊柱变形,失去正常功能,关节肿大如脱,沉重发凉,不易转侧,臂枯细,甚至不能屈伸和行走。肝肾不足,督脉虚弱,而致脊柱骨松,变形,不能直立,弯腰,项背垂脱,身体尪痹,而渐成“尻以代踵,脊以代头”的废疾。

舌像:舌质多无明显异常,有的见微红,这与病在血分有关。部分患者可见舌质略暗或舌边处有青暗的瘀血斑。舌质多为薄白苔,但也有不少出现白苔或白腻苔,为寒湿。有的前部苔薄白而舌根部苔白厚腻,这说明寒湿之邪深闔难除。也有的出现黄苔或黄腻苔,说明有标热。

脉象:以沉脉、弦脉为多见,以沉主病在里,弦主疼痛有关。不少患者出现尺脉沉细弱等,说明肾虚。湿偏盛者亦可见滑脉,或弦脉、沉滑、沉弦滑等。肝肾俱虚者,往往左手脉小于右手。兼有风盛亦可见浮滑、浮弦、浮数等。如有阴伤,亦可见细数。

(二)论治

治则:尪痹的治疗大法是补肾驱寒为主,佐以化湿散风,养肝荣筋,祛瘀通络。肝肾同源,补肾亦能养肝荣筋。祛寒化湿散寒,使风寒湿三邪从内出外,活血通络可以祛瘀生新。肾气旺,精气足,则髓生骨健,关节筋脉得以荣养,可使已失去正常功能的肢体、关节渐渐恢复功能。总之,在治疗时要抓住补肾祛寒这一重点,再随证结合化湿、散风、活血、壮筋骨、利关节等,标本兼顾。此外,要注意护脾胃,以固后天之本。

处方:补肾祛寒治尪汤(自拟方)。川续断12-15g,补骨脂9-12g,制附片6-12g,熟地12-15g,骨碎补9-12g,淫羊藿9-12g,桂枝9-15g,独活10g,赤白芍各9-12g,威灵仙12g,炙虎骨6-12g(另煎兑入),麻黄3-6g,防风6-10g,伸筋草20-30g,松节15g,知母9-12g,炙山甲6-9g,苍术6-10g,牛膝9-12g。水煎服,每日一剂,分两次服。

方义:本方以《金匮要略》桂枝芍药知母汤合《景岳全书》虎骨散加减而成。方中以川断、补骨脂补肾壮筋骨;制附片补肾阳祛寒邪;熟地填精补血滋养肝肾为主药。以骨碎补、淫羊藿、虎骨温补肝肾强壮筋骨;桂枝、独活、威灵仙搜散筋骨风寒湿邪;白芍养血缓急舒筋为辅药。又以防风散风、麻黄散寒、苍术祛湿、赤芍化瘀清热、知母滋肾清热、山甲通经散结、伸筋草舒筋活络、松节专利关节为佐药。以牛膝引药入肾为使药。

加减法:上肢关节疼痛较重者,去牛膝,加片姜黄9g、羌活9g。瘀血证明显者加血竭0.7g-0.9g(分冲),皂刺5-6g,乳没各6g(或苏木15-20g)。骨质变形严重者,可取伸筋草,加透骨草30g,寻骨风10-20g,自然铜(醋淬先煎)10g。兼有低热,或自觉关节发热,愿将肢体放在被外者,去淫羊藿,加黄柏10-12g,地骨皮10g。腰腿痛明显者,可取苍术、松节,加桑寄生15-30g,并加重川断、补骨脂、牛膝的用量。筋挛节曲,肢体卷缩者去苍术、防风、松节,加入生薏米30g,木瓜9-12g、白僵蚕6-9g,并加重白芍、桂枝的用量。脊柱僵化变形者,去牛膝、苍术,加狗脊15-20g,鹿角胶9g,羌活6g。舌苔白厚腻者,可去熟地,加砂仁3-5g,或藿香9g。

尪痹病程既久,故服药亦需较长时间,才能渐渐见效,万勿操之过急,昨方今改。只要辨证准确,服药后无不良反应,则应坚持服用50-剂左右,观察效果,如见效,还可继续服几十剂。

在较长时间服用汤药,取得明显效果后,还需把上方4-5剂,共为细末,每服3g,一日2-3次,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,长期服用,以便加强疗效。

有热象者,去淫羊藿、苍术,减制附片为3-5g,桂枝5g,补骨脂6g,加重赤白芍、知母的用量。热重者可另加黄柏、忍冬藤、桑枝等。注意虽有热象,亦不可把桂枝、附片等温药去掉而投用一派寒凉,因尪痹虚寒为本,热象为标,不要只顾标而不顾本,热象退后,仍要治本为主。

药后症状减轻,惟疼痛明显者,可将制附片加重至15g,要单独先煎20分钟。体弱者,则需白蜜g,加水ml左右,文火煎附片至水尽为止,去附片,把蜜分两次兑入药汤中服用。或者不加重附片,另加草乌5-6g也可。

文章节选自《北京中医学院三十年论文选》,作者/焦树德,如有不当引用之处,请随时联系。为方便阅读,整理者将原文顺序稍加调整,不改其意。夜渐深,逐字敲打的我,觉得作为中医人很幸福。

精彩文章

金水六君煎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案例一则

刺激性干咳——加味六味汤与金沸草散

验案分享——痛风

难治性荨麻疹案例一则

失眠案例一则——开心散、酸枣仁汤、黄连阿胶汤

叶氏方合酸枣仁汤治疗老年失眠

叶氏方合酸枣仁汤治疗头晕失眠案例一则

验案分享——过敏性鼻炎

剧烈腹痛,检查未见异常,吃药、贴膏都不管用,中药取效迅捷

高龄头晕,从颈椎到腰椎都有问题,手术不能做,中医也可以取效

牙痛的要命,5付中药解决问题

感谢中医,让我从不能下床到能干点轻活儿

三剂中药,从半碗饭都吃不下到一顿两碗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buguzhia.com/bgzpz/9760.html
热点文章

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推荐文章

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补骨脂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