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豆蔻,又称肉果、玉果,俗称肉蔻,是肉豆蔻科常绿乔木肉豆蔻的干燥种仁。每年4~6月及11~12月两次采成熟果实,割开果皮,剥下假种皮,再击破壳状种皮,将种仁放入石灰乳中浸一天,然后低温烘干;或不浸石灰乳而直接烘干供药用。肉豆蔻主要的出产地在印尼和马来西亚,我国广东也有栽培。
肉豆蔻味辛、微苦,性温,归脾、胃、大肠经,具有温中涩肠、行气消食之功。《本草经疏》说:“(肉豆蔻)其气芬芳,香气先入脾,脾主消化,温和而辛香,故开胃,胃喜暖故也。故为理脾开胃,消宿食,止泄泻之要药。”中医用于治疗“五更泻”(每日清晨腹泻)的著名方剂四神丸,就是由肉豆蔻与吴茱萸、五味子、补骨脂所组成,有良好可靠的疗效。因为肉豆蔻温脾止泻的功效突出,所以日本人送给它一个吉祥的雅号——脾家瑞气。肉豆蔻药用,主要治疗虚泻、冷痢、脘腹胀痛、食少呕吐、宿食不消。现代也用于治疗婴幼儿腹泻、溃疡性结肠炎等病。
肉豆蔻作药用内服,需要有一个“煨”的过程,所以医生在处方时常写作“煨肉豆蔻”或“煨肉果”。方法是:把肉豆蔻洗净,取白面粉加入温水糅合以后,把肉豆蔻包裹起来,另取滑石粉或蛤粉置锅内加热后,再把包好的肉豆蔻倒入锅中拌炒,直到外层白面呈焦黄色为度,取出后去掉面皮,趁热把肉豆蔻切成片即可。
肉豆蔻食用常作为调味料,可去异味、增辛香,是欧洲人最常用的香料之一。肉豆蔻有着强烈的芬芳香味,因此非常适合用来烹制烤鱼、做贝夏梅尔调味汁、炖牛肉、做砂锅菜以及用来给蔬菜和土豆调味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应在食用前加入,而且只需在菜上洒上一点点肉豆蔻粉即可,不然味道会很重。
概论肉果,玉果,迦拘勒。
为肉豆蔻科肉豆蔻属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。
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经。
温中行气,涩肠止泻。
用于脾肾阳虚所致之五更泄、腹痛、纳差等。
1.有抗菌、抗炎、镇痛、抗氧化和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。
2.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抑制。
3.马拉巴酮C有抗癌作用。
湿热泻痢者忌用。
使用注意1.湿热泻痢及阴虚火旺者禁服。
2.用量不宜过大。肉豆蔻煎服,一般用量3~9克,入丸散服,每次0.5~1克。肉豆蔻中含有肉豆蔻醚及榄香脂素,大量服用会有致幻作用。
家用食物谱豆蔻饼用料:肉豆蔻30克、面粉克、生姜克、红糖克。
制作:(1)把肉豆蔻去壳,研为极细粉末;生姜洗净,刮去外皮,捣烂,加入约毫升冷开水绞取生姜汁,备用。(2)将面粉同肉豆蔻粉末以及红糖,一同用生姜水和匀后,如常法做成小饼(约30块),放入平底锅内,烙熟即可。每日2~3次,每次嚼食1~2小块。
此饼温中健脾,消食止泻。适用于小儿脾虚腹泻或受凉后所致的水泻,但对小儿热痢和湿热泄泻不适用。
豆蔻草果乌鸡用料:肉豆蔻15克、草果10克、乌骨鸡1只,食盐适量。
制作:(1)乌骨鸡宰杀后,去毛及肠杂,洗净。(2)草果炒焦,与肉豆蔻一起纳入鸡腹中,抹少许食盐,缝合。(3)乌骨鸡入炖盅内,加适量水,大火煮沸,改小火炖至鸡肉酥烂,入食益调味即可。
此药膳具有温中燥湿、健脾止泻的功效,适宜慢性腹泻属脾胃虚寒者食疗。
肉豆蔻莲子粥用料:莲子60克、肉豆蔻5克、粳米50克,食盐适量。
制作:将莲子用水泡一夜;粳米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莲子、肉豆蔻同放入米锅中,大火煮沸,小火煮至稠粥状,调入食盐即可。
此粥温胃、健脾、止呕、行气。适用于食欲不振、脾胃虚寒、胃寒呕吐、虚寒性胃痛等症。
豆蔻粥用料:肉豆蔻5~6克、生姜2片、粳米50克。
制作:把肉豆蔻捣碎研为细末,用粳米煮粥,待煮沸后加入豆蔻末和生姜,同煮为粥。早、晚温热服食。
此粥开胃消食,温中下气。对一些慢性肠胃不适者,可起到药食兼顾的效果。实热病症不宜选用,且饮食者用量不宜过大。
附录
①《药性论》:"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,腹痛;治宿食不消,痰饮。"
②《海药本草》:"主心腹虫痛,脾胃虚冷气并,冷热虚泄,赤白痢等。凡痢以白粥饮服佳;霍乱气并,以生姜汤服良。"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调中,下气,止泻痢,开胃,消食。皮外络,下气,解酒毒,治霍乱。"
④《开宝本草》:"温中,治积冷心腹胀痛,霍乱中恶,呕沫,冷气,消食止泄,小儿乳霍。"
⑤《纲目》:"暖脾胃,固大肠。"
⑥《本草经读》:"治精冷。"
⑦《本草求原》;"治肾泄,上盛下虚,诸逆上冲,元阳上浮而头痛。"
传承食医智慧;
通晓饮食真谛。
更多精选食疗美容
《神农本草经》
素食食疗课
关于课程,欢迎(手机/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buguzhia.com/bgzgj/656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