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君子汤:人参(党参),白术,茯苓,甘草
四神汤:茯苓,淮山,莲子和芡实(或薏米)
四神芄:肉豆蔻、补骨脂、五味子、吴茱萸、大枣、生姜
四君子汤,之前说过了,是由理中汤(人参、干姜、白术、甘草)变化而来的,理中汤可以温中补虚,很好。但有水湿的人,吃了不容易上火,于是把干姜改成茯苓,茯苓有什么用呢?渗淡利湿,其实就是除浊的意思,人参白术可以补脾气助升清,茯苓可以降浊,一升一降,就改了一味,就把温中补虚的方子,变成了益气健脾的功效,不燥烈自然就不容易上火。四神汤呢,除了茯苓,还有莲子、芡实,这两味药都是长在水里的,莲花出污泥而不染,而莲子长在莲上,自带清洁功能,芡实和莲子都是种仁,是种子就有固肾益精的作用,
它们都性平味甘具有涩味,甘入脾,涩可收,所以四神汤可以健脾清心,去湿止泻的作用。而薏米就更偏凉了,脾胃虚寒者慎用。如果所以平时湿气重,大便腻滞,脾胃湿热者,加上排骨,就是一道美味的健脾祛湿汤。
但如果长期的腹泻是寒湿的,就不单是脾胃的问题的,久泻伤肾啊,用四神汤可能就不好使,可以请出四神芄。其中补骨脂性温,味辛、苦,归肾经、脾经。火可以生土,可以温肾火来补脾土养脾阳。又用吴茱萸暖胃散寒,再加五味子、肉豆蔻收涩止泻,大枣生姜温养脾胃。
以温养脾肾为主,如果命门火衰,还可以加上桂附加强温阳的力度。所以当大清早鸡刚叫,正是阳气初升的时候,结果就拉肚子了,有时就2次,3次,在中医叫“五更泻”,就可以参考用四神芄,
一个养脾气,一个清湿热,一个寒湿,这样一对比,就都清楚了。至于怎么用,就看身体的需要了。